如果持续推演俄罗斯全面禁止出口未加工或粗加工的软木及高价值硬木这一政策,将各方面的信息联合起来看,能发现一些更深层的矛盾以及趋势。
首先,在对华木材贸易中市场份额下降,并不是俄罗斯希望看到的。
“中俄木业联盟”援引海关总署的相关数据,透露了一增一减两个重要信息:1. 我国今年前三个季度的木材进口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1至10月比去年同期数量增加1.5%,金额增加了11.7亿元。2.俄对华木材出口份额减少。据“TransLes”分析中心的报告称,俄罗斯在原木和木料供应中的份额下降了6个百分点,至22%,这主要由于未加工和粗加工针叶木出口政策的修订,以及目前的物流限制。
在国际贸易的竞争中,“市利双赢”当然是最优的局面,退而求其次,“让利不让市”也可以成为有利于长期发展的策略,“市利双减”则意味着眼下与未来的双重损失。在中国进一步增长的木材进口大盘中,俄罗斯并不希望看到自身份额的下降。中国寻求新的原木来源以弥补缺口的过程,就是新的供应链的构建过程以及新的产业形态的生长过程,新的供应链又会形成一整套路径依赖,俄罗斯显然不希望将中国木材需求的市场拱手让人。
毋庸讳言,俄方仍然希望更有效率地消化和转化自身略显过剩的森林资源。根据最新的一次森林资源普查结果,俄罗斯全境的森林蓄积量已达1022亿立方米。从长期着眼,俄罗斯的森林面积及蓄积量是不断增长的,俄罗斯每年允许采伐的森林数量,还大于实际采伐。因此,在利润可观、监管得力的前提下,俄方仍在积极追求林业经济规模的大幅增长。
在俄罗斯通过政策杠杆“倒逼”自己国内木材加工产业升级的过程中,俄材输华的份额下降,显然不是俄罗斯预期的目标。这样的局面有可能在提醒俄罗斯林业政策的制定者:禁止原木出口的政策过急了。
其次,俄罗斯原木的替代者,地位也非常不稳。
进口原木紧密对接着我国国内的一部分木材加工产能。近年来刨花板家族常常涌现新的“神仙板材”,它们需要的大量的理想原料,仍是原木。
由中国林科院科信所贸易团队发布的《2021年1-8月我国原木进口分析报告》能够看出,我国原木进口正处于量价齐升的状态。
而遍览原木的主要卖家,无非新西兰、俄罗斯、德国、美国而已。
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德国大量出口原木,目前主要受虫害影响,正在被动采伐和甩货的过程,原木供应已经封顶,没有潜力可挖;众所周知的原因,美国很难成为稳定可靠的木材贸易伙伴。因此,能大规模替代俄罗斯原木的,只剩下新西兰一家而已。
然而,由于海运拥堵压力和人工短缺引发的一系列供应链问题,新西兰原木的出口已经压力重重。而且从新西兰国内看,新西兰正在计划建造更多的房屋,本土的木材加工商为了清理积压的库存开始转往内部销售。新西兰原木已经进入国内价格上不来、出口成本又高企的怪圈,“全村的希望”现在已经压力重重。从笔者亲身经历来看,中国国内市场已经有人造板加工厂,反其道而行之寻求用俄罗斯原木代替新西兰原木的尝试。这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新西兰原木替代俄罗斯原木,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最后,俄罗斯限制原木出口,“也许会迟到,但终归不会缺席”,国内投资的木材加工产能,应对此保持理性。
关注行业发展的同仁,一定会不断看到国内木材加工产业园区的新动态,刨花板、集成材、原木加工烘干等产能仍在不断增加,而这些产能都会回归到同一个问题:原木呢?
反正,中国国内的天然林是不能动的。
原木的缺口放大,几乎是一个必然的事件。
我国处于“碳中和”的确定性趋势下,林业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在可预见的未来,造林、限采、进口必须三管齐下。
(稿件由康养木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