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年老树发新芽,转型升级万木春。”11月4日,在“全面小康 奋进山东”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临沂专场上,临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的突破性成绩引起社会极大关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戚树启以这样一句话形容临沂传统产业的蓬勃生机和发展前景。
传统产业一直是临沂的发展之基、富民之源,但近年来,量大势弱、质效不高的问题日益突出。为破解这一局面,2020年,临沂以木业转型升级为突破口,闯出了一条“龙头带动、中等抱团、小微众创”的转型升级新路径,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了样板。今年,市委、市政府在总结木业转型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启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程。1至9月份,八大传统产业完成产值有了大幅度增长,对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到8成。
产业如何“转”,怎么“升”?如何在高质量发展中闯出新路径?我市将链条化、数字化、园区化、品牌化作为主攻方向,按照“横向抓布局,纵向抓强链,外部抓赋能、内部抓内涵”的思路,着力构建“四个体系”,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不断增强。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在产业布局体系建设上,我市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出发,引导产业互补发展、协同发展。宏观层面,立足于各县区产业基础和发展方向,优化构建“东钢西木南智北食中新兴”的区域重点产业链布局;在产业功能区定位上,着力打造“东重西轻南承北融中驱动”的功能格局。微观层面,引导各县区“不搞大而全、追求专而精”,高标准规划和建设专业化特色园区,在严把园区准入关的前提下,推动企业“退城入园”“聚散入园”,逐步实现产能再整合、布局再优化。
在费县新设立的木业转型升级先行示范区内,分散在各处的147家木业相关企业被拆除,通过采取入股分红、联合经营等方式,目前已整合入驻企业27家。此外,该县还建设了黏合剂化工产业园,拆除40家甲醛厂、400余家胶厂,整合成5家股份制企业。这样一番动作下来,该县规上木业企业亩均税收由2019年的5.5万元提高到2020年的7.3万元,新建园区亩均税收达10万元以上。
产业生态体系方面,引导冶金、机械等适合链式发展的产业,贯穿上下做精深;引导木业、食品等适合集群发展的产业,辐射左右做丰满,着力健全产业链条、做强产业集群,培育优良的产业生态。一方面,做好“补链强链”文章,我市目前已梳理出27个重点产业链条,逐链条绘制1张产业“图谱”和N张配套清单,通过“产业链招商”等形式,精准补链建链强链。另一方面,做好了“以链促群”文章,梳理出62家“链主”企业,集中优势资源扶持“链主”企业,放大磁场效应,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集群集聚发展。
作为“世界工程机械50强”的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就是“链主企业”之一。该公司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引导支持本土五金铸造企业积极融入山东临工机械制造产业链。目前,河东区已有23家企业成为山东临工指定供应商,2020年,河东区机械制造产业总产值达到347.5亿元。在山东临工周边,几十家工程机械相关配套企业也在原料使用、中水回用、固废综合利用等方面实现了产业链条的耦合。
产业赋能体系建设,就是通过技术改造、科技创新、两化融合3个着力点,赋能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
在技术改造方面,市政府新设立了1.5亿元的专项资金,持续加大重点技改项目奖补、智能化设备贴息等政策激励力度,深入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三年行动,力争每年实施技术改造项目1000个以上。在科技创新方面,针对八大传统产业分别建设一批制造业新型研发中心。目前,山东临工牵头建设的先进装备制造智能技术研发中心已建成运行。在两化融合方面,实施“3+N”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行动,重点以山东临工、安信美家、永锋钢铁等行业龙头企业为依托,打造面向全产业的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产业链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目前,临港华云信创工业云数据中心已运行。
在内涵发展体系上,主要从外部引导加力、激发内生动力两个方向,支持企业内涵式发展。外部引导加力方面,通过开展分行业“高点对标”、沂蒙商学院、民企接班人培训班等常态化企业家培训活动,提高企业家观大势、谋长远、抓机遇的格局与视野。激发内生动力方面,深化“亩产效益”评价改革,依托2017至2020年4个年度共120余万条评价数据,全面摸清企业发展底数;通过出台差别化电价、“亩产效益”贷、差别化土地使用税等扶优汰劣政策,正向激励、反向倒逼企业提质增效。
几十年风雨兼程,临沂传统产业由小到大、由大到强,为全市经济发展的跃升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凝聚了后发优势。站在新起点,临沂正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快步向前。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删除)